关闭
行业发展

两份政策文件重磅发布,释放了机器人行业四大信号!

8月1日,从科技部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四个层次,围绕智...

admin

admin

发布于 2017-08-02 阅读:502

       8月1日,从科技部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四个层次,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六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7—2021 年)。
       而就在同一天,机器人整体发展水平领先的浙江省也正式对外发布《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的文件。文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机器人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拓展、机器人产业长足发展、“机器人+”新业态不断涌现,还提出了推进机器人应用和发展机器人产业两方面任务。
       两份与机器人有关的通知和文件正式对外公布,恰恰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推动机器人发展极大的决心和支持。随着市场需求逐渐释放,机器人发展的重点已经不只是研发,而是要走出实验室进而推动其产业化。
       如今,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正呈如火如荼之势,这两份通知和文件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对机器人行业又有哪些启示?
 
 
国家与地方政策发挥协同效应
 
       近年来,国家对机器人的发展愈加重视,颁发了多份文件,且真正落实于机器人发展进程中,各部门、各省市都在积极响应政策。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1月3日,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严禁粗制滥造机器人。
       2月4日,发改委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其中,目录中涉及机器人行业的产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两大类,涵盖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装备两大类别、11个子类。
       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我国机器人领域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将会通过制定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推进各地科学发展、理性发展。
       3月19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要加快推进新材料、机器人等创新中心的建设,指导和推动省级的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破解行业的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方面的难题。
       据工信部的部署,下一阶段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6月30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它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我国制造业整体推进、十大重点领域突破、重点任务实施、重点区域布局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和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为国家和各地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与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引。
       7月14日,从工信部网站获悉,按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12月公告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为组织开展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工作,推进工业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7年7月7日印发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
       以上,国家和地方层面对机器人的重视相当于一剂强心针,给机器人行业的从业者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颠覆与创新下,协作机器人热度不减
 
       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基础前沿技术类中,可以看到第四点为人机协作型移动作业机器人。研究内容为一体化柔顺关节设计、高负重比轻型机械臂结构设计、基于关节力感知的机械臂柔顺控制等技术;研究高集成度多指灵巧手机构设计、触/力觉感知与多指协调控制等技术;研究全方位移动平台设计技术。
       研究基于视觉等传感器的环境感知、作业对象识别与定位、移动臂自标定、臂-手协调控制、反应式行为规划与控制等技术;研究人的行为意图理解与人机互助协作技术;研制高负重比轻型机械臂、多指灵巧手及移动平台集成系统,面向典型应用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对机械臂的自由度、重量、工作半径、负载能力、重复定位精度、灵活度和安全感应能力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GGII统计,随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的回归,以及中国3C应用需求的逐渐释放,协作机器人将得到快速发展,预计未来3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72亿元。
       可见,协作机器人迎上未来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存在很多可能性,不少国内外厂商均开始布局。但是,协作机器人供应链尚不完善,国内外协作机器人技术依然有差距。模块化的结构是未来趋势,以更高效的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难发现,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占据了专项计划的大头。
       共性技术类指南有8条,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专用传感器、机器人软件、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具体来看,机器人系列化高精度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产品性能优化均被提及,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面向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工艺规划仿真与离线编程软件,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质量保障技术,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测试与评估平台也成为了技术攻克的关键。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赵杰教授指出,攻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核心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解决我国机器人产业空心化问题,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在关键技术与装备层次,专项计划特别突出了工业机器人智能作业技术与系统以及新型工业机器人两大任务。
       自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以来,中国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高工机器人网调研显示,2017年有望成为工业机器人新的增长年。大部分厂商表示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去年全年的销售量,尤其是小六轴和SCARA的需求大增。
       在市场需求大热的同时,攻克机器人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及新一代机器人系统,加强机器人技术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实现基础前沿技术储备,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水平。
 
国产机器人有望在细分领域应用中“领跑”
 
       科技部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对机器人项目的应用十分看重,提出要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罗列了包括面向港口机械超大型构件的机器人制造技术与系统、高铁白车身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在内的十二个不同的典型示范应用,以加速推进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文件中对应用的重视程度更胜一筹,将“应用引领、产业支撑”设为计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浙江省更多的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发展要求对“应用”提出要求,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到制造、物流、健康、农业、服务、特殊领域等各方各面,出发点与落脚点均在实际产业上,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开展重点行业或区域的应用示范,实现国产机器人在国家重点行业或领域高端应用、典型行业拓展应用,能为加速推进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大,除了之前的汽车、3C、机械等行业,有的厂商已经开始涉足新的行业和领域,如重载机器人在矿产行业的应用,锂电池自动分拣和自主充电的应用等,新晋企业另辟蹊径避免与成熟大企业的正面竞争,专为更加注重自身的创新。
admin
admin

他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